劇情簡介
西元1956年,東德的一群畢業班學生因為聽到了匈牙利因為自由而奮戰導致死傷慘重,為了向他們致敬因此在課堂上發起了兩分鐘默哀運動。然而,這個舉動卻被校方與政府認定是反叛份子的行動,對整班作了縝密的調查。在調查過程中,這群學生必須在自身情況與整體利益中作拉扯與權衡,作出自己的選擇。
演員
Leonard Scheicher、Tom Gramenz、萊娜克倫克(Lena Klenke)、喬納斯達斯勒(Jonas Dassler)、Isaiah Michalski
鬼話連篇
東西德的政治角力、納粹與猶太的過往、冷戰、以及社會主義等等。德國的歷史總是有著說不完且值得警惕的故事。從大格局的戰爭史詩,到小人物的意識抬頭,都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鏡之處。畢竟在政治敏感的時局,一點小舉動都可以被放大。
《無聲革命》將故事聚焦在一群學生,本來只是個單純的默哀行為,卻成為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人生課題。背後牽扯出的考量因素與政治背景,都出乎意料的龐大。導演將這環環相扣的劇本拍得沉穩且擲地有聲。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作出選擇。」
即便電影是一部歷史背景的作品,主軸仍沒有脫離角色間與家人間的情感拉扯。其中一個有趣的點是,當泰歐建議用善意的謊言來掩蓋真相時,蕾娜告訴她無法跟一個會說謊的人相處,但到了最後,人人都必須面對內心的良知與堅持,進而做出選擇。電影深入淺出,帶出了上一個世代遺留下的悲劇,可以看到歷史與政治正在撕碎他們正剛開始用他們的青春與血氣方剛建構的世界。
另外,電影利用了家庭來增加了這個事件的矛盾感,幾個主要角色的家庭都有著鮮明的建構,父親們曾經經歷過的歷史,為了孩子好所作出的建議與犧牲,到最後孩子們的痛心抉擇,還有什麼是比與家人道別更沉痛的代價呢?更不用說,留下或是離開,生活與想法都已經永遠被改變了。關於家庭的部分,最痛心的大概就是艾力克與保羅了,兩人就算是戲份不多的配角,也有著影響大局的段落。
整體而言,《無聲革命》真的就是德國版的《返校》,但相較於《返校》的民族意識,《無聲革命》描述更多的是矛盾的拉扯與殘酷的抉擇。
Leonard Scheicher(左)飾演泰歐,與其他角色間的互動皆相當細膩,最後與家庭間的無聲告別更是最慘痛的時刻。
Lena Klenke(中)飾演蕾娜,前後有著顯著的性格轉變。
Tom Gramenz(右)飾演庫提,出身於政治家庭,角色本身就有著矛盾的存在,最後似乎是為了歷史作出了溫暖的抉擇。
延伸觀賞:《返校》、《無聲救援》
(圖片來源:IMDB、Yahoo!奇摩電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