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冰風暴》The Ice Storm(1997)

      

      金獎導演李安在1997年拍得第一部英語片,用較沉重的步調探討家庭的問題,反而讓我聯想到了喜劇感較濃厚,色調也較明亮的《性福拉警報》。相同的是,兩部片的角色都相當鮮活立體,不論是大人小孩皆有奪目演出。

     

      家庭成員間或是好幾個家庭成員間的相處,疏離或是緊密,影片用獨特的「性」視角切入。妻子對於日常的無力、丈夫的外遇、兒子的情竇初開、女兒對於青春期的探索,都能夠看見影片的大膽。

 

      最後一晚的晚宴,同時也是冰風暴最強烈的那一晚佔了影片大半的篇幅,卻也是最精彩的段落。外冷內熱的大環境對照所有角色內心隱藏對性的慾望以及對愛的渴望與懊悔,都在這一晚嶄露無遺。

 

      整體而言,《冰風暴》儘管已經過了20年,電影仍然相當值得一看,一個家庭在一部影片中瓦解又再重組的過程。最後四人在車站相聚以及父親的崩潰,都是獻給本片或是劇中家庭的一種救贖及宣洩。

「the ice storm」的圖片搜尋結果

 

《羅馬》Roma(2018)

     

      曾經執導過兩部我超喜歡的《人類之子》以及《地心引力》奧斯卡導演艾方索柯朗,這次帶來了較貼近日常生活的情感之作,題材上看似《姊妹》般的主僕情誼,觀影過程中也讓我想到了《芬妮與亞歷山大》般的大家庭電影。同時也是導演拍過最寫實的作品。

   

      《羅馬》是一部相當慢火細燉的作品。前半段看似沉悶,後半段的格局越來越大,從一個家庭開始放大到社區甚至是整個社會。儘管如此,電影始終聚焦在女主角克萊奧身上,始終聚焦在克萊奧與這個雇主家庭間的情感變化上。很多時候我認位可以崩潰或難過的時候,克萊奧往往是不動聲色的沉穩。

   

      最關鍵的爆發戲就在於最後生小孩那場戲。那顆長鏡頭實在拍得太厲害,鏡頭從頭到尾聚焦在女主角的臉部表情細微變化,後方的小孩一直是模糊的,即使如此,觀眾還是能夠知道小孩的狀況,彷彿有種觀眾跟女主角一同哭泣造成的視線模糊,相當能夠挑起觀眾的淚腺阿!

 

      另一場戲就是最後海邊的橋段,海浪得無情沖刷對照著克萊奧內心的翻騰,除了音效有臨場感外,也能令我感同身受阿!

   

      另外,本片同時也捕捉了雇主家庭中的母親角色扶養小孩的堅毅與面對丈夫出軌的脆弱,在這個動盪的社會與複雜的環境下,兩人的性格與情感顯得相當真實與珍貴。

   

      整體而言,《羅馬》導演同時擔任攝影,親自打造出從影至今最私密,情感也最深的作品。仍然不變的是個人風格強烈的長鏡頭捕捉了最日常但對劇中角色而言卻是得來不易的生活。

 

「roma movie」的圖片搜尋結果

(圖片來源:IMDB)

arrow
arrow

    MovieTal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